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迎来“退役潮”股票配资论坛资料大全。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装车量全球居首。从2014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从2015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装机量随之攀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定,自2016年起,乘用车制造商需为电池等核心部件提供8年或12万千米的质保。如今,伴随“八年之约”陆续到期,将有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开始步入退役周期。2024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达65万吨。有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的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82万吨,到2030年,这一数字或达350万吨。
如此大规模的退役电池,该如何安全高效地回收利用?
由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组成的储能电站。
退役潮下的深层焦虑
一块电池,涉及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遥控玩具、蓝牙耳机、电动牙刷,大到新能源汽车,再到储能电站等。电池不仅是能源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电池污染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小觑,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动力电池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土壤、水源、空气和生态系统的污染上。电池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正极中的重金属镍、钴、锰等和负极的碳材料及具有腐蚀性的电解液。这些物质处理不当会渗入土壤和水源,或排放到空气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多重风险。”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矿物工程系教授韩俊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一方面,我国锂、钴、镍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极高。锂资源方面,尽管我国储量相对丰富,位列世界第二,但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利用率偏低,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锂精矿约401万吨,同比增长约41%;2024年,我国进口锂精矿约525万吨,同比增长约31%。
镍、钴资源方面,我国镍、钴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但镍、钴储量仅占世界总储量的3%、1%,对外依存度分别达93%、98%。
“废旧动力电池含有大量金属资源,是宝贵的‘城市矿山’,金属资源占比远高于矿石中的含量。将其中的锂、镍、钴等有价金属加以回收利用,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外依存度。”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赵光金博士表示。
开发利用“城市矿山”,既可以减少废品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可以获得可用的金属产品,减少自然资源消耗。有专家表示,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每年可满足我国新能源汽车20%的锂、11%的镍和25%的钴的资源需求。
目前,对退役电池回收利用的方式有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两大类。“当电池衰减到80%的时候,就不再适合做汽车的动力电池了。退役电池可以进行梯次利用,也就是把它产品化,比如做成储能设备、应急电源等,继续服役,这就需要系统本质安全技术来实现安全保障和提升经济效益。剩余容量到40%以下,就会进行拆解、破碎等处理,提取有用材料给上游的电池生产企业,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再利用。”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毕敏强说,该公司研发了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并建成了集中式大规模退役动力电池储能电站的工程示范项目。
为规范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2024年陆续发布五批共148家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但实际上,市场上的回收机构数量庞大。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有超过28万家企业经营范围含“电池回收”内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规范化回收率尚不足25%。针对这一现象,毕敏强表示,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行业内“小作坊”数量远多于“正规军”。而再过五年,大型的新型储能电站电池也到了退役期,届时会有更大规模的退役动力电池进入市场。
对此,赵光金表示担忧:“不规范的动力电池回收可能造成三方面问题。一是环境风险,电池中有害物质泄漏扩散会污染环境;二是安全风险,电池着火后可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三是资源浪费,一些贵重金属不能被很好利用。”
赵光金在实验室测试退役电池性能。
“动力心脏”的绿色转岗
6月27日11时,记者走进河南丰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大门左侧的空地上,一座米灰色的储能电站映入眼帘。阳光掠过柜体表面的散热格栅,折射出金属特有的冷光。走近细看,柜门处的电子屏正跳动着实时数据,显示这些由退役动力电池重组而成的储能单元此刻正以稳定的频率吞吐着电能——曾经伴随新能源汽车驰骋的“动力心脏”,如今在这里完成了使命延续。
“这个储能电站容量是200千瓦/666千瓦时,用的是新能源汽车的退役电池组。它通过动态可重构技术实现工作电流级均衡管理,将电池组硬连接改为程序控制柔性连接,并配置高频开关实现快速通断。”负责这个项目的河南电科院专责张云潇说,退役电池梯次利用既解决了电池的回收难题,又为绿色生产提供了稳定支撑。
抬头望向厂区屋顶,成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深蓝色的光泽,如同为厂房披上了一层能量铠甲。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电缆,光伏板产生的清洁电力正源源不断汇入储能电站,在用电低谷时被妥善储存,待到生产高峰再释放出来。“这个储能电站不仅验证了相关技术与电池的可靠性,为工商业储能提供数据支撑,还提高了新能源消纳能力,通过谷价时段充电,每月可以转移8000千瓦时的电量。”厂区运行维护人员张二东对记者说。
眼前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14年前即开始的默默努力。从2011年起,河南电科院就成立了以赵光金为负责人的研究团队,挖掘退役动力电池蕴藏的环保与经济潜能。“当时就想,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以后一定会带来退役电池的增多,这些剩余能量能为电网做些什么?怎样才能把这些能量‘吃干榨净’?”赵光金带领团队将研究方向聚焦于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回收处理。
当时业内对于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认识还不全面,对于电池回收利用的相关研究也较少。“但前沿领域技术都有多年孵化期,不能等到火烧眉毛时再去做,必须有前瞻性。”赵光金认为。
2013年,赵光金带领团队在新密尖山实验基地建成国内首个基于退役电池的风光储混合微电网系统。到2014年9月运行满一年时,混合微电网累计发电逾4.5万千瓦时,成功验证了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的可行性。
在回收利用方面,赵光金带领团队研制出了废旧动力电池切割破碎装置,研发出电池正负极材料回收技术,并攻坚清洁安全的电池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技术,研制出国内首条废旧动力电池干法全自动回收处理生产线,让电池回收处理过程更安全、更环保,也使回收物更有利用价值。
政策引导为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被列入鼓励类目录。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2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大力推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质量认证,研究制定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等。
“现在,我国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其中,锂的回收率已经超过90%,镍和钴的回收率达到98%。”韩俊伟表示,这些锂、钴、镍等金属材料重新用于电池生产,既让资源在循环利用中焕发新生,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
河南电科院张云潇在中德标准合作论坛介绍国际标准提案内容。
监管护航下的规范之道
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正在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2018年,我国开始试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2024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2025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对城市公交企业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更换动力电池给予定额补贴。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主要是电池回收存在乱象,有很多不规范的小作坊。一是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水平不到位,二是只考虑经济利益,不考虑对环境和整个行业的不利影响。因此很多正规企业难以和这类小作坊在成本上进行竞争。”毕敏强直言,这些小作坊没有安全、环境、供应链溯源等方面的保护措施,因此在成本上更具有优势。
韩俊伟更关注回收安全问题:“退役电池仍含有残余电量,回收环节存在爆炸、火灾等安全风险,动力电池中的污染物如电解液、重金属等,具体排放去向难以追踪,存在着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
这些风险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在加强废旧电池循环利用方面明确提出,要开展清理废旧动力电池作坊式回收联合专项检查行动。
此外,《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不仅对企业选址、溯源管理、节能评估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通过强化监督检查、明确生产者责任等,促进行业稳步迈向规范化。
行业规范化发展,需要标准先行。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从强化标准研制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此前,赵光金团队牵头编制的《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退役技术要求》已于2024年7月开始实施。该标准对电力储能用电池退役的技术要求和判定给出了详细规定,填补了储能电池退役评估体系的空白。
团队随后把目光转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2023年发布的《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要求各国出口欧盟电池必须注明电池的回收方式、流程、技术要点等信息。这就需要相关领域加快制定退役电池回收处置领域的国际标准,规范各国回收利用工作。
今年4月4日,由赵光金团队牵头编制的国际标准《退役电池回收放电指南》获得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批准立项。该标准填补了退役电池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针对回收预处理阶段的放电工序,规范退役电池放电的基本要求、安全放电方法与测试流程。
“行业发展仍需突破技术难题、回收渠道不畅等制约,这有赖于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完善。”赵光金认为,政策引导是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关键,应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
在规范化发展的引导下,“城市矿山”的开发利用将会迎来良性发展,变为一座座“金山银山”。
股票配资论坛资料大全
兴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