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记者 刘志贤股票配资论坛资料大全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关系到万家灯火。面对新形势下的就业挑战,内蒙古聚焦毕业生急难愁盼,打出政策“组合拳”,从精准帮扶、岗位扩容到基层引导多维发力,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各类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选择。 内蒙古日报记者 王磊 摄
做好就业帮扶:精准施策“不落一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2级中国史专业研究生董岩,来自河北省承德市,毕业前曾陷入深深的迷茫。她想留在内蒙古就业,但又担心地域适应性和职业发展空间问题,迟迟不能明确就业方向。
学院就业帮扶工作组在摸排中发现她的困惑后,迅速启动“一人一策”帮扶机制。职业导师帮她系统分析内蒙古人才需求态势和她的专业优势,同时,向其精准推送锡林郭勒盟党校专任教师招聘信息,并提供专项笔试辅导、模拟面试训练和试讲指导等。通过全程跟踪帮扶,董岩最终通过考核成为了锡林郭勒盟党校的一名专任教师。“是学院的精准帮扶让我找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董岩满怀感激地说。
“困难群体毕业生在就业市场面临多方面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许琳说,“我们对照毕业生名单进行逐一排查,给困难群体毕业生精准画像,实施‘一人一策’重点帮扶工作。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系部主任、班主任、辅导员全员参与,建立动态跟踪帮扶台账,一人一档、随时更进、及时维护更新。”
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实施分类帮扶,确保“不落一人”,是推动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我们统筹人社、民政、残联、工会等部门资源,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岗位推介,为每名困难群体毕业生至少提供5个有效就业岗位。”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5年,教育厅扎实推进教育部“宏志助航”计划和自治区“暖心护航”项目,面向重点群体学生全覆盖开展专项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精准化提供就业岗位7.88万个。
开发市场化岗位:校企联动激活“就业引擎”
“招生跟着产业走,培养围着需求转。近些年,我们学校从源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专业设置与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同频共振,机械、材料、化工、能源、矿业、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专业招生计划占比达61.19%。”内蒙古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于立群介绍,学校着力推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体系,3年来果断停招、减招25个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同时新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能源化学等9个紧扣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导向、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理工科专业招生规模、生源计划占比均超80%。与呼和浩特市人社局建立了“校地融合”常态化合作机制,与蒙能、包钢、国网、一机、三峡集团等龙头企业联合开设了卓越工程师创新实验班,定向培养组件研发、生产管理等专业人才,毕业生留企率超80%。
前不久,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自动化系毕业生陈永胜顺利入职呼和浩特市的一家新能源企业。他从大二起就进入订单班学习,在课堂上学到了智能传感、智慧物联、产品检测等实用的企业岗位知识,课堂所学与企业所需无缝对接,所以就业很顺畅。近年来,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聚焦自治区绿色算力、能源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构建起“实习岗位前置、技能培训嵌入、职业发展贯通”的全链条实习就业体系,真正实现了“实习直通就业,毕业无缝上岗”的良性循环,筑牢实习就业“蓄水池”,为学生职业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订单班学习——岗前实习——顺利就业,是各高校着力拓宽就业渠道、挖掘岗位资源的缩影。
不久前,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落实就业增量政策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力拓展市场化就业岗位,人社、国资、工信、工商联等有关部门要对接驻地高校深入推进“万企进校” “供需对接”“政策宣讲”等活动,教育厅要指导高校深入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和校园招聘活动。
近期,教育厅组织高校持续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结合毕业生就业意愿搜集推送生源地岗位信息,并对接人社部门积极争取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支持政策,确保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及时享受公共就业服务。
统计显示,截至8月31日,自治区教育厅已会同相关部门、各高校举办分行业、分地区、分专业校园招聘活动963场,走访用人单位1.38万家,累计开拓市场化就业岗位55.18万个。
释放政策性就业岗位:着力拓宽“成长赛道”
“自治区政策性岗位招录(募)计划原则上不低于上一年度,要在8月底前完成机关事业、国有企业、基层项目等招录(聘)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持续挖掘医疗卫生、康复、养老、托育、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岗位资源,积极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招募工作。”
“护士、卫生专业技术、法律等职业资格考试以及住院医师规培考核要尽量提前考试时间,为2025届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充分就业提供基础保障。”
——进一步加快落实就业增量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一条条实实在在的举措背后,是促进毕业生尽早高质量就业的殷切期望。
此外,为引导毕业生扎根基层,2025年,内蒙古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计划招募5000人,扩大“三支一扶”招募规模至3000人,“西部计划”新招募1000人以上。
“学校的积极引导,帮我找到了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国家战略的最佳结合点。我现在充满干劲,要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乡亲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学院2025届毕业生于婉儿今年成功入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目前已投身于火热的乡村振兴事业中。
曾经,于婉儿也一度在“留在大城市”和“回归家乡”之间徘徊,内心充满迷茫。她的就业辅导员通过“职业规划访谈”发现其返乡服务意愿强烈,结合她的成长背景以及文旅专业特质,辅导员将其纳入“基层服务潜力人才库”,推荐她参加“基层青春榜样”报告会、技能培训、实习实训,并开展“政策解读+个性化答疑”的就业引导工作等。最终,于婉儿成功实现了回乡就业。
内蒙古财经大学就业指导与校友工作处处长曹树春介绍:“学校着力引导毕业生扎根基层,目前已成功签约各类基层项目的2025届毕业生达187人,形成了‘扎根基层、绽放青春’的良好氛围。”
从校园到职场,从城市到基层,内蒙古正以政策温度点燃青春梦想,用实干举措筑牢就业根基。一个个年轻的身影股票配资论坛资料大全,正在农村牧区、产业一线、基层岗位上书写奋斗篇章,成为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生力量。
兴盛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